INFORMATION

产品知识

顶级电子“攻城狮”进阶三部曲

view:370

Date:2016-09-27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话原本描绘的是传统文人在追求学问时的困惑和孤独。内心有一份孤傲,然而却看不清前路。

如果转化成电子工程师的语言,则可以这样说:虽然有一份工作,但却不确定是不是真心喜欢它,是不是能厮守一辈子。手头上的工作看着它不爽,但也不得不完成,加班是家常便饭,实在受不了就去到走廊抽支烟或是在窗口茫然四顾。一直渴望朝九晚五,家人相伴湖边漫步的生活,但是无异于在网上看YY的小白文。

我想当今大多数电子工程师都是这个状态,在这里电子工程师只不过是千万种职业中的一种,人们靠它谋生。如果另一份职业能赚更多的钱,也许就会改行不当电子工程师了。

说起谋生,电子工程师这份职业给热爱理性思维,踏实肯干,严谨细致的理工男提供了机会,他们也许羞涩木讷、不善言辞、不修边幅,他们也许是传说中的没有背景的人。

这份工作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起点,而且待遇一般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一部分可能还是高薪,而且这份工作的收入见效快,一般毕业后即可拿到不错的收入,不像一些理论研究型科学家需要多年的积累,硕士毕业后还要读博士,那时年纪快三十,要结婚生子,然而博士并不意味着高薪,只不过表示获得了当科学家的入门资格而已,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还要继续博士后。

然而电子工程师们的心是不满足的,他们不会只看眼前。他们有的会抱怨是拿命在换钱,日夜不停的加班;有的抱怨其实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新人学一段时间也可以上手,未来其实是在望尽天涯路。

我想这些抱怨不是电子工程师们在无病呻吟,我不论在什么性质的企业,身边的电子工程师们都在这样吐槽。这其实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我国企业一部分是低利润的代工业或是外包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一部分是高端一点的整机组装业,外表看起来高大上,但是核心零部件掌握在外商的手上。

现在正火的智能手机核心芯片大部分是老外的,操作系统则完全是老美的。机器人产业虽说和老外一起起步,但是高端伺服电机等还是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除了没有核心技术外,国内很多产业经常出现一窝蜂上的情况,导致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因此出现上面的电子工程师的抱怨则不足为奇了。

然而解决生存是首要任务,记得华为的总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华为的目标就是活着。一句极其简单而真实的话。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小城镇出来的寒门学子更显得真实。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进入此种境界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经过了第一种境界的洗礼,从烧不死的鸟变成了凤凰,刚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电子工程师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就进入了某个行业,然而却也没有想太多,一路走来,早期也曾迷茫过,甚至不想干了,然而却咬着牙在一个行业坚持了下来,慢慢地上手了,发现一堆密密麻麻的电子元器件或是成千上万的代码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愿意主动寻求背后隐藏的规律,除了完成任务外愿意把它优化得更完美。

要坚持下来除了个人定力外,还要一个好的平台,比如毕业后进入华为、中兴这些处在行业前沿技术密集型企业,或是进入一些技术积淀深厚、科研经费充足的研究所。

也许最开始做研发的时候是买回外国的设备拆解,然后依照葫芦画瓢进行所谓的逆向工程,凑合着做出来,凭借低价打开市场,但是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慢慢消化原理,结合在大批量生产及世界各地客户处暴露的各种问题,一步一步的吃透技术,在此基础上还能进行一些创新,从而成为某一领域的基于现有技术的集大成者。

二是在大学时代就找到了个人兴趣,提前熟悉了某个领域的技术,毕业后进入了相关领域的公司工作,因为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工作起来似乎没有太多的挑战,于是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发起来个人产品。

比如领导微信开发的张小龙,学生时代据说社交有困惑,但是迷恋编程,能够在实验室里一泡泡一整天,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开发foxmail邮箱,虽说这个邮箱不十分成功,但是却为他赢得了名声,最后在微信开发上独占鳌头,创造了奇迹。

人和人的差别也许就是几年的光景,有人提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与市场结合起来,容易取得大部分人无法比拟的成功。

说到兴趣,也可能一部分电子工程师可能过工作几年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当电子工程师上,事实上很多电子工程师都走上了技术管理的路线,这是正常的升迁。

还有一种情形则是完全的转行了。比如不少前国家领导人都是电子工程师,以至于有媒体惊呼,中国是电子工程师治国,还有人转行当作家,比如创作了科幻经典《三体》的刘慈欣等等。

显然这种转身是与国家和个人有利的,也和电子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分不开,可以说电子工程师是一种上沾基础理论仙气,下接搬砖实干地气的职业。

电子工程师需要一定的学院派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像拧螺丝一样调试参数,也需要深入生产车间和客户一线,有了和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这为他们华丽转身奠定了良好基础,当然他们转身后在工程界只能称为前电子工程师。然而却有那么一小拨人愿意在工程界干到头发花白。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顶级电子工程师的境界,他们终生活跃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并且做出杰出成就,引领行业发展,显然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谋生,也不是矫情的兴趣,而是有一种情怀,还有一种野心。

从一个刚出茅庐,心浮气躁怀疑人生的技术员,成长为顶级电子工程师,到底要有哪些条件了,作为一个工科毕业,在技术上摸爬滚打八年的技术人,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他们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

二、不忘初心,守得住寂寞。

三、有想法的创新者,很勤奋的实干家。

四、淡泊名利,探寻科学技术的本质,境界高远的思想家。

 
Back List